资讯

把“麻布”变成“锦缎”

转载 2015-12-23 12:03 龙燕苗 来源:柳工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记柳工柳州天之业实业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明

  陈建明3岁跟随父母来到柳州,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都在柳工子弟学校就读。“在过去的60年中,57年与柳工紧密相连,40年为柳工工作。柳工养育了我,我的喜怒哀乐都与柳工息息相关。”作为第二代柳工人,他传承老一代柳工人的精神,务实、勤奋是他给人的深刻印象。他说:“在企业要扎扎实实地做事情,不能说大话,况且我去任职的地方都是别人不愿去的,更要务实地工作。”

  从陈建明的履历表中获悉,他曾担任过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工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厂长……每每受命于危难之时,却总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人们戏称他是柳工“救火队队长”。


陈建明

比农民还卖力 比病魔更顽强

  1973年,陈建明到柳州市沙塘镇插队。陈建明插队期间干活特别卖力,工分排行全队第二。插队不到半年,他就被农民推选为队委,代表知识青年。两年后,他和另一人成为同期插队第一批返城的知识青年。他的同事杨广仁说:“听说他干活比农民还卖力,所有活都会干。”

  1975年底,陈建明到柳工工作,在三机加车间当学徒工,并很快出师。那时候,柳工第二届721工人大学在招生,工作不足两年的他,被破格录取。他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他说:“当时是拼尽全力地学习,不管眼下用得到还是用不到的知识,都认真学。”通过学习,他在识图、工艺学等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陈建明常说自己没有正儿八经上过大学,能力不够,但在同事眼里,他的思维观念却异于常人:“他做事务实,有的放矢,胸怀远见,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强,睿智且直爽。”

  陈建明聪慧过人,老天却爱开玩笑,让他命途多舛,历尽坎坷。1991年,陈建明患了一种罕见的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他的体重在4个月内从160斤上升为206斤,外貌、体型发生了巨大变化。遇到这种事,谁还愿意出门?但他在长达9年的治疗过程中,除住院外,依然坚持上班,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他依旧泰然处之。

  医生告诉陈建明,这种病的治愈率是5%,死亡率是50%。治病的过程是对身体的折磨,对精神的摧残。他坚持年复一年严格地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的服药。良好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让他战胜了可怕的病魔。医学专家称他能治愈,是一个奇迹。

有备而来的“救火救急”

  1999年的冬天,柳工领导找陈建明谈话,希望他到一个由小工厂改制为公司的单位任总经理,这个公司是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由3个位于不同地点的工厂构成,场地窄小且分散,人员素质偏低,管理难度较大,经营状况不佳。他心想,第一代柳工人创业时期条件落后,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能够更好地施展拳脚。于是,他接受了公司的安排,从此“救火救急”成了他的代名词。不过,“要打有准备之仗”却是他挂在嘴边的话。

  2002年,一个刚刚由小工厂改制的小公司,豪掷3400万元,以承债的方式收购了119亩地(含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这个小公司不仅没有庞大的决策、参谋团队,还囊中羞涩,很多人不看好这样的“鲁莽”行为。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有远见。

  经过搬迁和整顿,该公司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了一如既往地为柳工装载机生产结构件、管路、油箱等之外,陈建明还开始谋划生产整机。与相关方合作,先后生产了牵引车、抱罐运输车、铁水运输车等近30多台整机产品,实现了销售,并得到了国内相关大型钢铁企业的认可。这些产品属于特殊定制,会做的人不多,利润非常可观。

  柳工领导看到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快速好转并有发展壮大的态势,喜在心头,决定将ZL50E装载机委托给该公司进行装机。该公司对装机成本进行了严格控制,提高了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使销量翻了一番。柳工又将ZL30E装载机委托给该公司装机。几年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从3千万元,发展到4亿元。

  此间,柳工领导苦恼于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自收购以来经营情况一直不尽如人意。于是,陈建明建议,由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托管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柳工领导同意了,并由陈建明同时任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全面托管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陈建明以“把左边口袋的钱拿到右边口袋还是自己的钱”为由,说服公司领导同意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从人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托管第一年,他借助股份公司的力量,与供应商以易货贸易的方式实现销量的大幅提升。2007年,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董事长曾光安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柳州柳工机械附件制造有限公司托管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柳工产品序列中可能没有叉车产品。”他对陈建明的付出,满怀感激,也给予了肯定。

“暖”心聚力 以情动人

  人们都说,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是经理人的滑铁卢。2007年,陈建明应公司安排,上任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陈建明说:“锦上添花固然好,但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既然不能添花,陈建明就努力把麻布变成锦缎。然而,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首先,陈建明和其他从柳州来的同事们必须面对窘迫的现实——没有宿舍,食堂只管午饭。他们用原来的“扬柳大食堂”,坚持每天自己做早餐,减轻驻厂人员的经济负担。勤劳的陈建明每天早上6:00准时起床,自愿给十几个人做早餐,早早熬好一锅粥,蒸好包子。“在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的3年,都是陈总给我们做早餐,每天如此。”曾跟着陈建明一同在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工作的许文峰说道。陈建明的“温暖牌”早餐,温暖了独在异乡的同事,将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并坚持了下来。

  在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对从柳州派来的人员非常排斥。一开始,陈建明就发现人员、机构繁冗现象严重,便从精简人员和机构开始整顿。机构降级或取消,人员降职和裁减,这其中的安抚工作就很考验人。有一名员工原来是分厂副厂长,陈建明以情动人,做通思想工作,让他甘愿降为班组长,重新拿起焊枪在一线干活。这名员工后来从小班长升为大班长,再升为调度,还凭借真功夫拿到了高级技师证。

  然而,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陈建明的政策,为此,他遇到了麻烦。由于长期亏损,员工情绪非常不稳定。有几名员工不满公司的安排,便召集亲属,把陈建明堵在办公室,索要规定之外的补偿金。他们不让陈建明出去,也不让其他人进来,晚上也轮流派人盯着,不停地跟他说话。为了不激化矛盾,陈建明没有请保安,依然对他们有礼有节,心平气和地谈判,将心比心说理,不能给的承诺坚决不给。3天后,这些人无趣离开。

化“麻”为“锦” 卸包袱前行

  在亏损子公司当总经理最苦的是,即使工资只是在柳州时工资的零头还发不起!紧张的劳资关系让他几近精神崩溃。每到发工资那段时间,他就整夜整夜睁着眼睛睡不着,思考着从哪里变出钱来发给员工们。

  为了开源节流,陈建明决定变卖无用的固定资产,供企业周转。当时有些地方势力想要低价收购,陈建明顶着被威胁恐吓的压力,坚持公开招标,并获得了高出预期的价钱。其次是割舍没有特色和利润的产品,卸“包袱”轻装上阵。许文峰戏称:“当时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的搅拌机是5000多元一台,放到现在,还不如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贵。”陈建明卸掉这些无用的“包袱”,与团队将目光投向生产混凝土搅拌车等有利可图的产品,并开发拖泵、搅拌站等产品。通过技术、生产、销售等团队的团结努力,借助柳工营销网络,产品销量大增,原来每年只能销售约50台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后来每年可销售近千台,员工们士气大增。

  许文峰说:“陈总在扬州柳工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的经历,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他写了一首诗来概括陈建明的经历,其中“千难万苦风中笑”真实体现了陈建明的不畏艰难的品质,“辛苦归来众人念”从侧面体现了陈建明的劳苦功高。

接地气提效益 增福利聚人气

  2010年,陈建明被委派到另一个久不见起色的单位任职——集团公司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任厂长。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有生猪屠宰、农贸市场、冷冻食品存储和交易等业务,厂子不大,业务却繁杂。陈建明接手后,就开始盘点“家底”,进行业务整合和优化,关停了一些亏损和没有发展潜力的业务,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冷链、屠宰和制药三大核心业务上。

  平日里,陈建明对待员工很随和,能与员工打成一片,很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在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屠夫又称“猪头仔”,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屠宰业务需要大量的“猪头仔”来支撑。因为他们不仅能为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屠宰服务带来业务,还能带来客户,他们不是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员工,是自由的个体户,来不来柳州肉类联合加工厂开展屠宰业务,还得看他们的“心情”。陈建明知道“猪头仔”喜欢直来直往,便在屠宰场“摆了两桌”,请“猪头仔”吃饭。席间,陈建明与“猪头仔”们有说有笑,幽默随和的他很快获得了他们的敬佩,也获得了信任。两三年间,该厂利润节节攀升,人员凝聚力、向心力也不断提升。陈建明说:“企业的发展要体现在员工切身利益上。”因此,他上调了员工住房公积金的比例。

  如今退休的陈建明,却依然让人念念不忘,每当大家想起他时,总是滔滔不绝细数关于他的故事。公司有意返聘他这匹“老骥”,但他却说:“老年生活新的乐趣很多,我要去接受别的新鲜事物了。企业的接班人们很务实,我很放心。”他说自己的退休生活不会寂寞,要钓鱼、下棋、打球、培养新的爱好……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