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透露2020年登陆火星探测计划:三项任务一次完成
转载 2016-04-24 10:33 观察者 来源:观察者日本一次大地震,几乎导致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停产;泰国一次洪水,全球的计算机硬盘价格翻了一番;一家日本触媒公司化工厂爆炸,影响了全球一次性尿片供应。如果没了这些专注的单项冠军企业,全球的制造业将会怎样?中国制造业首当其冲,主要体现在:
一是站不稳,如工业机器人关节用的RV减速机,95%以上市场被日本帝人公司垄断。
二是跑不快,如高铁用轴承,市场被瑞典SKF、德国FAG、日本NTN等公司垄断。
三是飞不高,如民用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市场被美国通用电气和英国罗罗公司垄断。而德国正是由于有了3000家专注的单项冠军企业,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使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专项行动指明方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总结提升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发现和培育600家有潜力成长为单项冠军的企业,引领和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专特优精”的单项冠军发展道路。可以说,该专项行动不仅是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与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紧密衔接,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是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发展史的实践经验总结,为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制造业逐步进入需求“同质化”转向“个性化”、产品“实物型”转向“智能型”、服务“有形化”转向“无形化”的发展阶段。2015年中国境外近8000万元的日用品消费让大家为之震惊。我国已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如此大量的境外消费表面看是我国中高端消费供需结构矛盾,实质折射出我国缺失隐藏在这些消费品背后的关键核心部件以及原材料产业的尖端技术实力。
专注的单项冠军企业正是适应需求变化、可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深度服务体验的企业群体。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曾对世界范围内单项冠军企业(一些国家和地区称之为隐形冠军、利基企业或中坚企业)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发现,世界单项冠军企业具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
一是多处于制造业行业。2009年的一项国外调查发现,2000家单项冠军企业中,有90%处于制造业领域。
二是通常只进入与自身行业有关联(技术或客户方面)的新领域,但其间必然包含着对新思维和新方法的探索。
三是多为家族企业,位于产业集聚区或发达地区周围,企业同员工、供应商和本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关系。
四是企业创立年限较长,日本曾对全国利基企业进行了调研,平均创立年限在50~60年。五是注重全球化经营和深度服务,通过服务地域、服务行业的横向拓展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服务内容的纵向延伸,获取细分领域的规模经济生产和持续稳定的客户来源。
企业要“宁为鸡首”
世界各国充分意识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英媒称,据中国空间机构的一位最高官员透露,中国决心登陆火星,并准备在2020年前开始登陆这一红色星球的行动。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4月20日报道,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军队的一个秘密分支机构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合作日益增强的太空竞赛中被认为是一只孤狼。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和火星计划总设计师吴伟仁罕见地接受了采访,并在采访中公开了该机构进行星球探索的计划以及未来的合作。
吴伟仁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该机构的短期目标是进入月球轨道并登陆月球,以及带回月球标本。不过,该机构的长期目标是探索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停留,并准备执行停留更长时间的载人任务,甚至还打算建立一个研究基地。
在工博会上亮相的中国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器和火星车(资料图)
报道称,近年来,这一秘密机构改变了方向,向全世界公布了更多的数据和图像,并公开了它取得的成功。
今年初,该机构公开了一系列来自该机构登月飞行器和月球车——“嫦娥3号”和“玉兔”——的图像,提供了一些月球表面非常细节的图像。
除了月球基地外,吴伟仁透露,中国想登陆探索较少的月球背面。不过,不知道这一探索是否与采矿活动有关,为了利用月球上铀、钛和矿石的矿脉。
以前,该机构曾阐述过月球氦-3对于其未来太空计划的重要性,这一放射性同位素在月球背面的含量可能非常丰富。
吴伟仁对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说:“在那里登陆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是,根据研究,由于缺少光照,那里可能有水或者冰。”
但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该机构对登陆火星计划的坦诚。该计划的总工程师吴伟仁称,国家航天局准备为2020年登陆火星制定一个计划。
不过,他承认,该机构原本可以更早开始火星探索行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落后于美国、欧洲和印度的航天机构。他说,“好在,国家终于批准了”,暗示了中国国家决策的严格性。
吴伟仁自信地对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说:“我们将进入火星轨道、登陆火星并部署一辆火星车——所有这些都在一次任务中完成。”
报道称,目前和未来的任务计划表明,太空探索的合作行动显然会带来好处。
然而,尽管中国可能会寻求合作,但美国航天局(NASA)不会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合作,因为其军队身份。
欧洲空间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进行了有限的合作,2001年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中国还与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合作对火星的卫星进行了探测,但探测器最终未被送入火星轨道,而是由于某些原因滞留在地球轨道上,因此合作以失败而告终。
吴伟仁对今天面临的障碍发表评论说:“我们将与美国合作,尤其是在太空和月球探索方面。我们对此非常欢迎。”
他还说:“我们已多次敦促美国消除限制,这样两国的科学家便可以在未来的探索中进行合作。”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美国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都已成功地向火星发送了探测器和登陆车。
中国空间科学家、政治顾问叶培建对媒体说:“我们面临许多挑战……不过,我认为,鉴于我们全力付出、我们从过去太空任务中获得的技术以及大家的支持,我们很可能会成功地向火星发送探测器。”
预计,中国本周会透露更多关于其火星登陆计划的细节。
延伸阅读:
开启太空“新长征”,中国准备了哪些利器?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屈婷喻菲王聪)1961年,一场关于星际航行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幕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彼时还在用笔尺绘图、算盘运算的中国航天人,却心怀一个眼光深远、浪漫不凡的星际航行梦。
其后,中国关于星际航行的座谈会开了12次,持续了3年。1964年,中国卫星计划重启。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第五个迈进“太空俱乐部”的国家。
2016年,中国将这一天定为航天日,以开放、自信之姿引导公众了解太空,并公布了一批有关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高精尖技术的动态。这些技术将为人类实现星际航行的梦想提供“利器”。
第一站:近地太空
此次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秋天将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目前正在做出发前的“体检”。
“天宫二号”在轨飞行期间,将接受航天员访问、完成中期驻留等任务;与2017年上半年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掌握和突破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并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在星际航行中,提供补给和驻留的“旅馆”舒适不舒适,是太空“驴友”们关心的一个重点。
在“天宫二号”的规划中,我们已经可以遥想未来空间站的宜居环境。据悉,它将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其中,实验舱是密封的,里面有洁净的空气、适宜的温湿度、宇航员的活动空间。中国航天工程师还特别为航天员中期驻留的舒适度,进行了宜居性的设计。
更有趣的是,它还会开展一项太空维修试验。就像地球上的“旅舍”一样,太空上的空间站也难免损耗,需要修修补补,才能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
中国将一块块地完成空间站的“拼图”。2018年前后,中国将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随后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天和一号”核心舱交会对接。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设。2022年前后,还要发射类似“哈勃”太空望远镜一样的“巡天号”光学舱。
第二站:月球
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探月一直是中国太空探索中最具人气的话题。此次披露的信息显示,不久前,“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了发射场合练,已按计划转入正样阶段研制。
“嫦娥五号”探测器堪称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2004年,中国开始了月球探测工程,按照“绕、落、回”三步实施,计划在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是集大成者,要完成“奔月—采样—返回地球”的目标。
“嫦娥四号”探测器要走的则是另一条不寻常的路——月球背面。这是一条“黑暗”的路途,由于潮汐锁定现象,月球背面无法被人类直接观测到,地月通信也很难开展。
据悉,为了“点亮”这条路,中国将在距离月球表面8万公里的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轨道上放置一颗中继卫星,它可以帮助在月球背面与地球建立通信联系。它将在“嫦娥四号”发射前半年进入预定位置。
目前,我们去月球的脚步已经走了多远?答案是一条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2015年9月,一个名为“小飞”的试验飞行器作为“探路者”,走完了这段征途。
2018年,“嫦娥四号”将飞向人类未知的“神秘地带”,圆中国人数千年对月球的想象,树立又一座人类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第三站:火星
如果说月球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那么火星探测则是行星际探测的开端。火星距离地球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目前,只有探测器才能抵达。
要去火星需要有强大的交通工具。此次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是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目前研制的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太空交通工具,它还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火箭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为了它,中国还在海南文昌新建了发射场。目前,“长征五号”已经完成和发射场系统的联合演练,预计今年下半年就要实现首飞。
人类何时才能踏上火星?长距离的飞行和变幻莫测的太空环境是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不过,跟众多科幻电影、小说里表现的那样,机器人或许是人类星际航行的好助手。
中国正在研制的太空机器人,既能搬运沉重的货物,也灵巧到可以穿针引线。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还在研究一种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据悉,它是一种可以像穿衣服一样穿在身体上的智能机器人,它可以帮助穿戴者适应各种极端环境,跑得更快、力气更大、耐力更强。
想象一下,你可以像好莱坞电影中的“钢铁侠”一样,漫步在火星表面。是不是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第四站:宇宙的深处
除了火星,中国航天未来还要到木星、小行星带等,但是采用的技术将不可同日而语。
此次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LIPS-200)在2013年12月启动了首个地面长寿命1比1考核试验后,表现良好。截至2016年4月,已累计工作超过12000小时,已具备在轨工作15年以上的能力。
就像汽车性能取决于发动机,航天器的核心是推进系统,之前使用的都是化学燃料。离子电推进技术却是用喷出带电粒子或离子的新方式,不仅大幅减少了推进剂燃料,而且操控、定位和速度都大大提高。
由于它能够让航天器寿命更长、容量更大,这项技术一直是各国航天科技梦寐以求的尖端领域。中国的电推进技术将广泛应用在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多领域航天器上,向宇宙深处张开更轻、更快的“翅膀”。
中国火星车(资料图)到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不仅有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开展了专门研究,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还纷纷制定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导。日本经济产业省2013年10月推出“百家全球高利基企业评选项目”,评选出100家在全球利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支持其提高知名度和开展海外业务,并通过对评选并表彰的全球高利基企业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作为其他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指南。
2014年3月17日公布了评选结果,百家企业中,机械加工企业52家,材料和化学企业20家,电工电子企业15家,消费品及其他企业13家,作为下一步重点培育的潜力型企业7家。从规模上看,获选企业中有6个大企业,25个中型企业,69个中小型企业。我国台湾省2012年10月发布“推动中坚企业跃升计划”,目前已遴选出207家中坚企业重点辅导对象,以及32家卓越中坚企业。对重点辅导对象,通过实施具体辅导措施,加速其向卓越中坚企业迈进。
2015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成为指导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培育和引导制造企业向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有利于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增加品种,优化服务,是落实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结合国际发展经验,我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需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从激励机制和政策引导上,倡导企业确立“宁为鸡首”、“专注特定领域或技术”的企业经营战略,加大力度开发专用技术和装备,吸引专业人才。
二是鼓励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等制造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工业强基项目,致力创新,提升质量,对接整机企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三是以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积极培育集群龙头骨干企业,逐渐从以价格为导向向以价值为导向转变,从以产品模仿、逆向开发向产品正向开发转变,从产品被动配套向制定行业标准、掌握话语权转变。
四是鼓励企业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化产品和远程服务,打造以智能化产品为载体的系统方案解决商。
五是引导企业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开展创新,利用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等技术,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六是鼓励企业寻求细分领域客户需求,推行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实现产品供给多样化和高端化。
在多样化经营盛行、各类机会诱惑满天飞的当下,制造企业更要头脑清醒,高瞻远瞩,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还要敢于冒风险,以锲而不舍、勤于钻研、追求品质的工匠精神,力争成为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这是企业获取长期持续发展的必要路径。我国要加快建立“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的梯次性单项冠军企业体系,促使企业“由新变老(百年老店)”,全力支撑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小编期待我们国家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早日诞生,作为企业,应从日本制造业的成功中多汲取经验,多学学他们的理念、态度和工业精神。
中国火星车(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