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沙龙在京举办:让客户领略德国艺术之美
转载 2017-09-23 06:11 林德 来源:林德“德国 8”在北京的展出是德国当代艺术在海外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凯傲和潍柴动力作为项目赞助方也共同促成了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
高高指着她身后的一副巨大的色彩明亮的画作,画中略微抽象的人物正在翻越一座看似柏林墙的城墙。
她对全神贯注听其讲解的林德中国客户介绍说:“德国艺术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对历史的再三反思,比如二战或德国分裂的历史。”高高是位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馆长助理,而这幅画作就是在这里展出的。德国艺术家 Daniel Richter 选择了另一起事件的一张照片作为这幅画的原型,但是有意暗
示了柏林墙倒塌的夜晚。
Richter 的画作也是这次“德国 8——德国艺术在中国”展览的其中一部分,该展览将从即日起至 10 月 31日在北京八座知名艺术场馆举办。凯傲集团及其主要股东潍柴动力是促成此次盛大活动的赞助方之一。
其目标在于,促进和推动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机制。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 Gordon Riske 表示:“通过与潍柴动力共同推广艺术展,我们双方企业之间建立起了强大的文化纽带 ,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远远超越了商业利益。”
为了分享这次观展体验,林德中国邀请了一些客户来参加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开幕仪式。来自中国深圳的林德客户张伟斌认为,像高高这样的讲解对理解其他国家和另一种文化体系的画作非常重要。观展结束后,他的感想是“德国艺术有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尤其倾向于传递作者的主观感受。”
“德国 8”是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和中国中央美院联合主办的艺术展,囊括了德国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 55 位当代艺术家的近 320 组作品。作为展览策展人,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 WalterSmerling 和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希望“通过艺术的窗口为中国观众提供一个了解德国及其文化多样性的宝贵机会。”“德国 8”是 2015 年举办的“中国 8”展览的后续成果。当时在德国的莱茵—鲁尔区的八个城市展出了来自中国的 120 位艺术家的 500 多件作品。共有 12 万名参观者欣赏了中国的当代艺术。
德国 8 大型艺术展总开幕式于周日在太庙(中国皇帝的祖庙)正式举行,德国外交部长兼副总理Sigmar Gabriel 在开幕致辞时表示,“德国 8 是绝无仅有的,如此独特的形式和如此大的规模即使在德国也不曾有过。”这里将展出战后德国艺术家 Joseph Beuys、Anselm Kiefer、Sigmar Polke、Gerhard
Richter 以及其他战后第一代艺术家的杰出作品,它们与太庙宏伟的红柱、庄严的铜钟和五彩斑斓的花格平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展览策展人 Smerling 将开幕式称为“难以想象的一刻,集中体现了太庙的伟大历史和德国当代艺术之间的完美结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高高表示,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德国艺术就已逐渐得到中国艺术家的关注。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关于德国画家和雕塑家的资料信息在第一时间就已走入中国。两国之间的这种文化交流对组织者来说非常重要,“艺术是促进彼此理解的催化剂。”凯傲集团亚太区总裁兼凯傲
执行董事会成员郭进鹏表示,“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林德沙龙’为凯傲创造了让客户参与到这种文化交流中的绝佳机会。”林德公司在中国市场茁壮成长的 24 年里也从两国文化交流中受益匪浅。
林德邀请的客户来自于工业界,而非艺术界。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他认为工业发明很多都来源于艺术。工业领域的专家和艺术家的想法可以汇集在一起,应用于工业用途中。艺术和工业相结合的一个范例就是工业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工业设计讲师徐彤这样说道。每个产品都必须有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形状。近几十年的工业设计越来越像艺术品,例如郭进鹏总裁带到中央美术学院林德沙龙中展出的 1960 年代林德叉车,以及“Porsche Design”设计的最新一代电动叉车。 郭进鹏笑着说道,“我们在此同时欣赏到了古典美和现代美。”许多访客都主动与旧式叉车合影。
林德的客户借此机会在此鉴赏了各种各样的展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 17 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 Daniel Richter、Stephan Balkenhol、Jörg Immendorff、Rosemarie Trockel、Isa Genzken 和Martin Kippenberger 等。馆长助理高高表示,“许多访客一开始都无法读懂艺术的语言和每幅画作背后的涵义。但看的画作越多,他们理解的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