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创新,“叉车”自强有担当——国企转型发展的故事①
转载 2019-08-05 14:21 吴量亮 田婷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中国合力,提升未来”,这句“有力量”的广告语,表达了一个省属企业数十年来的孜孜追求,体现出作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领导者的责任和担当。
从地方性国有机械企业,到发展成为拥有百亿资产的现代化企业,安徽叉车集团数十年持续引领中国叉车行业发展,所属“合力”品牌已成为国际工业车辆行业中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28年位居国内行业第一、挺进世界行业七强的基础上,企业正以“世界五强,百年合力”为目标,积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致力于成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领导者、全球工业车辆行业领先者。
诞生于国家百废待兴之际,担负振兴民族叉车行业重任
7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的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一台车身标有“合肥叉车总厂”字样的老式叉车,吸引了记者注意。
“这是一台有‘故事’的叉车。这是去年为庆祝建厂60周年,公司从全国征集到的已知使用年限最长的叉车。”安徽叉车集团宣传科副科长李磊告诉记者,“合肥叉车总厂”是公司发展史中用过的名字,这台载重3吨的叉车1984年左右出厂,历经30多年,目前仍能正常进行装卸作业。公司通过征集活动了解到苏北某民营企业有这台老叉车,便向企业提出用同级别新款新车进行交换。“这位企业老板起初并不愿意,强调这是陪他创业并见证他事业发展壮大的‘吉祥物’,后来几经周折才交换成功。”
工业车辆产品主要用于成件物资的装卸、堆垛以及短距离搬运和牵引等作业,在全社会物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溯历史,在新中国初建时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急切需要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改变原始的人抬肩扛的装卸作业状况。以合力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叉车工业企业,以振兴民族叉车行业为己任,开始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苦创业历程。
1958年,作为当时“国家八小重机”的布点,国家兴建合肥矿山机械厂新厂,即安徽叉车集团前身;1964年成功试制第一台叉车;1983年转为定点专业生产叉车的厂家,更名为合肥叉车厂;1992年,正式组建成立安徽叉车集团公司;1993年,以合肥叉车总厂为核心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设立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核心子公司——安徽合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叉车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08年,进行国有独资公司改制,更名为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厂61年来,企业从计划指标经济过渡到完全市场化竞争领域,尝试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创新摸索销售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化企业法人治理体系;
61年来,企业从被援助苏联的传统机械研制技术发展至主动全面引进世界一流叉车制造技术,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不断深化国际间合作交流,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的实力,引领着中国叉车研制技术转型升级;
61年来,企业已从“偏居一隅”地方制造型企业壮大成中国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拥有国内五大整机制造基地、上下游贯通的全产业链平台,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众多荣誉和称号。
“合力六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是一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工业品牌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史,更是一部几代合力人务实求真、稳健发展的筑梦史。”安徽叉车集团董事长张德进说。
建厂60多年无一年亏损,创造安徽工业发展史的传奇
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记者看到,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航空发动机底座砂模,造型结构复杂而精巧。该厂技术部副部长汪大新告诉记者,砂模是铸造的基础,铸件尺寸越大、结构越复杂,需要制造的砂芯数量就越多,而产品开发先期工艺研究及验证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了产品的开发效率、质量和性能。“使用传统制造技术需要两三个月才能生产出大型部件模具,使用3D打印仅需一两周时间,还可以实现传统方式完成不了的复杂设计。”
坚持自主创新,是合力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合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彻底改造、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出了一条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已形成0.5-46吨全系列产品,600多个机型、2000多个品种的系列叉车、工程机械、重装设备及关键部件产品线,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结合市场需求,完成了内燃叉车的排放升级,开发出符合美四、欧三排放标准的系列车型。重装、电动环保、混合动力、自动化物流运搬装备等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重装产品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并批量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
目前,安徽叉车集团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4%左右,研究领域覆盖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关键零部件研究、产品试制试验和检测,研发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一组数字可以鲜明的反映出合力发展的速度:从最初30年累计产销1万台,到3年1万台、1年1万台、单月一万台,截至去年累计产量超过100万台;1978年的合力是几千万元产值的规模,2000年前后达到10亿元的规模,如今已经迈入百亿元的门槛。合力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刷新自己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的记录,创造了安徽乃至中国工业的“传奇”——建厂至今无一年亏损。
“合力不赶时髦、不追风,我们要以产品和质量说话,以企业效益和发展验证,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安徽叉车集团负责人说,合力一直围绕工业车辆及关键零部件主业,扎实做精做细、做优做强,而在工业车辆之外,企业并没有涉足多元化。企业目前已经形成国内、国外、后市场、零部件和自动化物流设备五大产业板块,在立足国内外整机市场的基础上,打造出工业车辆全价值链体系。目前,合力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工业车辆研发、制造与出口基地,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28年保持国内同行业第一。
坚守自主品牌提升价值,代表中国参与制订世界行业规则
亮相全球知名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SAP云大会,展现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与全球领先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德国永恒力集团合资成立的永合力租赁公司,一批平衡重叉车交付广东省某建材企业;获得业界领先的CAE解决方案供应商Altair2019 "SolidThinking最佳应用奖"……今年以来,安徽合力与世界各领域顶尖公司的强强联手合作,不断显现新成效。随之而来的是,合力在全球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合力品牌不断成长壮大。在上世纪80-90年代,“合力”是一个带有浓重地方烙印的知名品牌,“合肥叉车厂”也成为当时公司对外的主要代名词。“大学毕业后,一些同学选择去发达国家或外企发展。但在我看来,壮大民族品牌,才是值得奋斗的事业。”张德进198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合力工作,一晃已有30多年。他介绍,叉车行业的尖端科技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德国、日本一直处于国际行业顶尖水平。“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车辆市场,应有国际一流的品牌、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产品。”
回看发展历程,企业每超越一个全球叉车行业巨头,都付出了艰辛努力,而这其中,坚持自主品牌是合力一直坚守的底线。在80年代初,企业在与国际一流叉车品牌合资合作该谈判时,就订立了以保持自主品牌为底线的谈判思路,坚决抵制不公平不对等的合作条款。“时至今日,已过去40个春秋,以前跟我们叉车厂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很多响当当的工业品牌,已销声匿迹,合力是为数不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采访中,不少合力老职工认为,“在当初谈判中因为坚守自主品牌,丢失一些眼前利润。但从振兴工业和民族叉车品牌角度看,保留了自己的工业品牌,坚守了国资阵地,培养了一批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人才队伍,实现中国叉车品牌享誉全球,这让我们感到自豪。”
伴随着企业发展,合力品牌价值持续提升。1983年,公司正式注册了合力商标,特别是1996年合力上市以来,合力制定了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构筑全球知名品牌而不懈努力。2006年跻身世界工业车辆行业十强,2017年位置前进到世界七强,去年以来业绩继续实现稳健增长。近年来,合力代表中国行业出席世界工业车辆联盟会议,参与世界行业规则制订,承担国际可持续性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近百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多年的行业龙头地位,让我们对产业报国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们将以振兴中国叉车工业、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己任,围绕‘世界五强,百年合力’愿景,砥砺前行,开启新时代新征程。”张德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