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解放发动机事业部 征文 | 从手摇操控到人工智能

转载 2019-08-28 08:07 锡柴 来源:锡柴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1996年进入发动机事业部

算起来整整有23年了

我先后在5个车间工作过

回想起来这既是我的成长轨迹

也是事业部高速发展的轨迹

其中最能体现变迁的

莫过于现场的装备变化了

手摇铣床

我实习是在老加工车间曲轴工段,那时工件转运是天上的行车、底下的独臂吊车,工人在工业风扇的呼呼声中挥汗如雨。正式工作是在工装车间,先跟着王挺师傅学了几个月铣床,它有个名字叫日本铣,有三个手摇直线轴,两个可调摆动。

汉川数显镗床

老师傅们都说“车工一把刀、铣工一把力”,可见操控铣床还是个重体力劳动。在工装车间我还操作过进口的R2精密镗床和汉川的数显精密镗床,那时上下零件是靠手拉葫芦,换刀调刀靠搭表手敲,一天下来满身灰泥。

第一代立体加工中心

1997年,我进入试新车间操作起第一代立式加工中心,那是台中精机生产的可扩展四轴三联动设备,单价高达80万,从此企业进入了数控加工时代,摇手柄的工作交给了数控程序,也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工种——数控操作工。

B+W双台面加工中心

 

2000年,企业引进了千万级的3台B+W设备组成的柔性生产单元,自动夹具的到来预示着从此工件装夹再也不需要人的干预,测量补偿技术也让加工精度提升了等级。

自动化生产线

2003年6DL机加工车间建立,标志着企业正式进入了亿元级别自动化生产阶段,工件的流动不再是天车的事,取而代之的是程序控制的桁架机械手、动力滚道、关节机器人等,刀具作为一个细分专业独立运作,中央空调、集中切削液等大幅提升了现场环境,机加工生产线正式告别了挥汗如雨的时代。数控加工技术也从控制加工轨迹向控制过程效果跃升。

智能化车间

2012年,随着二十亿级别的惠山基地建立,联合高效统一的生产模式得以实现,除了自动化生产线,还装备了大量的机器人、数字化测量控制装置、视觉识别技术、自动装配机构、底层信息系统等,伴随着近几年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企业正在逐步搭建世界领先的智能化车间,数控技术理念已经开始超越物理硬件层面,跃迁到了模拟人的智能方面。

23年来装备的发展变化

既是我个人成长的历程

也展现了事业部由小到大

由大变强的历史画卷

同时深刻描绘了中国

制造业发展强大的历史轨迹

我为能参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变革而自豪


注:此文获得“壮丽70年筑梦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奖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