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云内动力:为技术工人铺就成才之路

转载 2019-10-14 13:52 云内动力 来源:云内动力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云内动力:为技术工人铺就成才之路

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内动力”)坐落于四季如春的昆明,云内动力的前身,是1956年在原云南铁工厂基建办的基础上组建的云南机械厂筹备处。经过63年的发展,云内动力经过一轮轮自我革新,不断脱胎换骨,已是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机生产企业之一,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知名企业。集团公司通过紧紧围绕“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精益管理”这条主线,调整产业发展格局,延伸发动机上下游产业链,开拓新能源汽车、高端农机机械、节能新材料、节能玻璃等新兴市场,同时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从2014年至今,云内集团共成立20余个全资、控(参)股子公司,产品和业务主要涉及产业包括:发动机相关产业、汽车相关产业、农机机械产业、节能新材料产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云内集团的“两主两辅”四大产业链板块,其中,发动机相关产业链、汽车相关产业链为“两大主业”,同时开拓智能农机机械产业链、节能新材料产业链“两大辅业”。

从2019年开始,集团公司正式启动“第三次创业”引擎,并按照《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开启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指导思想和“数字云内”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现有的各大产业链板块基础上转型升级,重点布局智能新能源动力系统总成产业、汽车电子产品产业、改装汽车及智能农机产业、智能门窗及节能新材料产业四大板块,目前已形成了主业优势明显、服务优势突出的发展新格局,依靠领先的产品与制造技术,造就了“云内动力”名牌企业口碑。

“云内”商标已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作为云内动力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以“一部五中心”为科技研发平台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要立足于车用及非道路两大市场,打造以DEV、YN系列为代表的中国节能环保高效的中小缸径柴油发动机动力总成的专业研制基地,多年来一直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整合各项资源,推进集团子公司——无锡沃尔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伟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恒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股份子公司无锡同益汽车有限公司围绕发动机上、下游产业链的平台化,为整车厂和客户提供从设计、生产、制造、标定、后处理以及动力总成匹配搭载的整个发动机服务链,进而实现发动机业务的集群式规模发展。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名单排序,云内动力已从2014年的第90位大踏步地跃升到了2018年度的第40位,云南省第1位。近年来云内动力发展渐入佳境,产品销量逆势增长,不仅得益于注重技术创新和掌握了核心技术,更得益于培养了一支锐意进取、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掌握了先进技能的技术工人与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结合就能使优势资源充分聚合,形成更高效率与质量,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就能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支撑:技术工人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技术工人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俗话说“工人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强则国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迫切急需更多具备实力的技术工人支撑,迫切急需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完成。但在就业现实中,“重商轻工”现象却普遍存在,随着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加重,很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出现技术传承断层的危机和技术岗位工人严重流失的情况。云内动力过去也曾有过这方面的困惑。云内动力意识到,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新一代汽车发动机制造的技术性能特点和市场竞争的效率要求,使得生产过程中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设备、新工艺和高技术被不断引入,对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专业素质的要求也随之相应提高,没有具备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工人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技术工人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确保公司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就必须把技术工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纳入到云内动力的人才战略内容中,加大对技术工人成长的培养力度,全面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云内动力这些年来实施的以“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精益管理”为主线,深入开展“产品、营销、降本、管理提升和员工凝聚力”五大攻坚战,还有集两化建设之大成的数字化技术研发平台、智能化制造平台、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和个性化售后服务保障平台四大业务操作平台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技术工人的深入参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云内动力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云内动力已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公司先后获得了国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乘用车柴油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认定“绿色工厂”,“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这些也都与技术工人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密不可分。

★保障:用人才管理制度体系为技术工人成才铺路

云内动力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和选拔。按他们的话说,云内动力不同档次的高技能人才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的“赛马场”里按规则“赛出来”的,最后得到企业、社会的认可,这个规则就是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云内工匠管理办法》、《E-learning学习管理》等一系列人才管理制度。

云内动力认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方面是公司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为员工搭建技术、营销、管理、技能四个职业发展序列,每个序列分为首席、辅席、主任级、师级、辅助级、员级六个层级,使员工能够在各序列上实现层级的晋升,并同时能够实现向中干后备、中干助理、中干级别、高管级别等的晋升。另一方面是员工的职业发展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是职业发展成功的关键。

对于大师工作室的成员构成,云内动力是这样考虑的:为使工作室充分的参与到公司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作用,大师工作室吸收部分涉及公司数控加工、工具钳工、铸造、发动机装配与调试等方面高技能人才成员,以组建多功能的技能攻关团队,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产品制造过程、设备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云内动力设立企业E-Learning学习平台的初衷是:营造公司内部良好的学习氛围,督促员工自主进行学习提升,获取知识技能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平台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指E-learning学习平台启动后,不同部门、岗位按照公司规定,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并通过测试的课程。各部门可根据部门职责、业务内容、工作重点及学员需要,报人力资源部统一进行必修课程的设置及修改。选修课:指学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职业发展需要,从E-learning学习平台课程库中自行选修的课程。

企业在E-Learning学习平台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也体现出活学活用、善接地气的特点。例如制度规定,公司各部室及车间、后备干部、内训师、职业生涯规划主任及以上人员、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至少为E-learning学习平台开发一门课程资源,具体内容可自行确定,主要围绕职能业务、工作技能、专有技术、核心知识、管理经验等方面展开,课程资源需按E-learning学习模式配套相关课件讲义及测试试题,以PPT、Flash、视频等方式呈现,经人力资源部审核后上传至E-learning学习平台。通过E-learning内部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调动、活用公司内部优质培训资源,有效发挥其在公司培训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实现内部知识、经验的沉淀与分享。该制度还提倡:各部门、各岗位员工均可将自身知识经验、业务技能、兴趣爱好自行开发为课程资源,课程资源需按E-learning学习模式配套相关课件讲义及测试试题,以PPT、Flash、视频等方式呈现,经人力资源部审核后上传至E-learning学习平台,形成云内动力独有、乐于分享、活跃开放的企业学习生态圈。

★导向:大力加强高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

云内动力在正确处理旧动能转换与新动能培育之间的关系方面是紧紧扭住技术人才高端化这个关键要素不放的,企业长期以来非常重视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和选拔。为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新的突破、夯实工匠精神,让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交流、绝活绝技传授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让更多技能人才快速成长,云内动力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构建了“大师成长模型”。该模型似金字塔状,基底为技师及以上资质人才,依次升级为市级名匠、云岭首席技能大师(省级高技能人才),塔尖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与“大师成长模型”相配套,设立了人才激励机制,实行完成任务指标考核奖励。

目前,云内动力相继设立了一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和四个省级大师工作室。公司从2010年开始连续三届获得昆明市名匠工作室,这些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都是行业内技能水平的佼佼者和企业技术攻关的领军人物,云内动力这些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方面发挥的带头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已成长为高级技师的秦选,是1989年入厂的工人,几十年来,他立足岗位,坚守一线,不断学习、摸索和创新,掌握了一套过硬的设备修理技术,攻克了很多维修、技改难题,成为机电维修领域专家型技能人才。在承担公司进口设备主轴维修的艰巨任务中,秦选和攻关小组一方面查阅各种资料,一方面走出去交流学习,不断寻找解决方案,最终攻克了加工中心进口新型水冷电主轴和机械主轴的攻关维修,打破了外国公司主轴维修技术的垄断。针对进口设备维修资料不全、易损件修复替换难等问题,秦选积极推行国产化零部件替代工作,收集易损件型号,整理成册,完成修理工艺的编制,形成资源共享,大幅提升了修理效率并用来培养公司维修技术力量。多年来组织完成多项进口部件的修理,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

被评为“昆明工匠”的云内动力高级技师陈永,曾根据柴油机双顶置凸轮轴正时链传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设计出发动机正时机构定位工装,有效解决了发动机正时机构安装困难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发动机装配效率与准确率。此外,陈永对技术中心发动机进气空调的改造为公司节约新设备投资资金约120万元,对冷启动实验室的改造每年为公司节约能源费用支出约14万元。

技能大师陈坤勇所在的工、模具车间担负着模具、工装夹具、刀具及各类零件的加工任务,同时还要进行新产品试制开发的各项攻关任务及质量控制中的取样,可以说是云内动力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摇篮。通过工作室,陈坤勇组织同事对公司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共计完成技术攻关254项。他的工作室还与云内动力的其他工作室合作,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

靠制度对高技能人才及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和使用。云内动力制定了大师(名匠)工作室管理职责及权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计划审批及监控考核;专项资金使用审核及报批;培训、培养计划的审批;组织资料报送及年度考核等。公司财务管理部负责专项资金专项建账;技能人才费用专项报销;费用核准及发放。技能大师承担工作室日常运营及管理;成员经验积累、分享及交流;年度考核准备工作;技能员工的培养开发。工作室成员的职责是根据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协助项目技术改造、专项技术攻关;协助技能大师进行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公司为大师(名匠)工作室成员设立了公平竞争、优进劣汰的进出机制,同时各大师工作室承担着技术攻关及创新的重任,并取得重要成果,为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同行企业做出了示范。

多年来在大师工作室主导下完成的一系列重大攻关成果历历在目:85、86铣削线自主革新、自主研制抓铸件机械手、装配线产能提升、进口加工中心主轴维修、完成主轴修理工艺、编制滚珠丝杠保养手册、发动机机体加工线换型改造、实用型国家专利等项目。

在装配线产能提升改造项目方面,由名匠工作室牵头成立了装配车间产能提升小组,想方设法从机械、电气、气动夹具、程序优化等方面循序改进,集思广益提升移行机速度。装配车间的总装线由三条线(预装线、内装线、外装线)组成。历时三个多月,群策群力把装配车间预装线到内装线移行机速度,提高效率28%。装配车间的日产量提高40%,为公司的产能提升打下了设备效率基础。

全面:以制度力量促进普遍优秀格局

目前云内动力技术工人占比在50%以上,云内动力制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师带徒培养管理办法》、《E-learning学习管理》等制度文件,全面覆盖了企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职工,体现出追求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效果的均衡性和普适性,重在“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竞争力”。

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既强调了企业客观环境引导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又强调了个人的主观努力是职业发展成功的关键。辨证且实事求是地阐释了企业与职工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关系。

云内动力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来推进职工成才发展,这个体系称为“培训QPDCA运行体系”。(见图示)Q就是调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人才队伍提升规划,通过调研分析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而后形成人才培养规划;P就是计划,制定出培训计划,落实好培训预算;D就是通过培训管理系统对培训计划进行实施和调整;A就是改进,在对培训成果总结、催化、固化的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云内动力制定的管理办法是对员工的发展前途负责的。按管理办法要求:“新员工入公司后三个月内,由所在部门直接上级负责与新员工谈话,主题是帮助新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如职业兴趣、资质、技能、个人背景分析考虑个人发展方向,结合公司职业生涯发展序列大致明确职业发展意向”。

从管理办法序列层级设置看,根据职工的不同情况在发展环境上创造了多种机会和条件。员工可以实现序列内的纵向晋升,同时公司也会给员工提供序列间横向发展的机会,充分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全面需要,也可以参与选拔中层后备干部的横向发展。

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在任期内各序列层级人员应履行下述基本职责以及对获得各序列任职的人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结合公司经营实际合理安排使用。

(一)优先安排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公司级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

(二)支持参加技术(学术)研讨会和必要的出国考察、交流。

(三)鼓励并支持申报政府各级荣誉奖励。

(四)轮岗锻炼,全方位培养,促成才促成才。

管理办法还提出:员工岗位序列和层级的评定工作,主要以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操作技能、对公司实际贡献为依据,遵循“坚持标准、客观公正”的原则。

公司实行聘任制,每两年对员工进行一次考核,并依据员工综合能力水平评聘。云内动力用制度明确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及目标,精准有效地实施职工人才队伍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高质量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云内动力近年来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到十三五末,力争将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发展战略更加清晰,治理结构更加合理,经营机制更加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企业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和市场结构更加规范,产业链更加完善且协同发展,装备更加精良,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企业更加和谐,员工更加幸福的品牌公司;同时,通过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精益管理和技术创新主线,搭载“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航母,按照《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开启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指导思想和“数字云内”的总体发展思路,实现集团公司整体的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到2025年,集团公司将整合已布局的优质产业,并通过对行业优势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并购,发展成为集“智能制造+服务”和产融一体化的国际化大型示范企业。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