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助推天能产业发展
转载 2020-11-26 09:28 天能电池 来源:天能电池全文共1577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更是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力量源泉。
近日,天能喜报频传,董事长张天任两度赴京,先后领取“全国文明单位”奖牌与“全国劳动模范”证书。期间,张天任作为浙江省唯一来自民营企业的受彰代表,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一石惊起千层浪,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令业界倍受鼓舞的同时,也让天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产业经营的“双引擎”再次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产业经营与精神文明建设双引擎
齐头并进互相反哺
董事长张天任内部讲话时曾表示,天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一路披荆斩棘,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就是从不因一时的经营红利而弱化精神文明的引导力。
“奔四”的天能经过行业的磨砺,已然褪去青涩。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精神文明建设和产业经营双引擎,引领可持续发展才是企业现代化的风潮。
天能是一家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民营企业。三十四年前,全球电池技术和产能输出中心均在国外,国内电池行业处于完全落后的局面。伴随经济发展大潮席卷全国,张天任等一批行业先行者看准时机,将中国电池产业由小做大。天能也从小山村走向全中国,直至面向世界。
1988年,张天任凭借5000元借款,承包了濒临倒闭的煤山第一蓄电池厂。从原来的年销售额不足20万元,第一年就攀升到8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超过了200万元。初战告捷,胜利的不仅仅是张天任及当时骨干,更是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好转,为村里解决温饱难题打开新窗口,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合体价值第一次迸发力量。
上世纪末期,张天任和专家、技术人员一起成功研发出“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和“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等新型产业,天能首次站在了行业创新的风潮之上,而这个时候的天能仍没有忘记自己出身百姓、反哺家乡的根本,继续为村镇、为县城、为行业打开新路子而坚持开拓。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反哺,天能的团队战斗力再次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天能在产业快速发展期间,广泛开展村企共建,在长兴新川村、界首史炉村、沭阳合兴村、台江茅坪村等乡村,通过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精神文明指引产业方向
拓展行业未来空间
多年以来,天能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和产业结合的位置上来。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天能收获更多从群众中来的实业兴邦型建设人才。天能先后引进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5名,柔性引进院士顾问7人,博士教授顾问团队33人。精神文明造就超强专业“天团”,人才梯队又为核心产业发展带来内驱动,进而加速天能的绿色新能源布局。
在精神文明建设指引下,天能在走“绿色智造”之路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为了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举绿色生态旗,打智能制造牌,走循环发展路,天能把环境保护放在企业经营活动的优先位置。天能基于强大的人才队伍,不断实现技术进步。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以“绿色智造”为主攻方向,打造了一系列绿色智造车间、绿色智造工厂、绿色智造园区、绿色智造供应链,引领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历经多年发展,行业绿色智造的边界已然被打破,需要更加务实、更加理解社会责任、更加专业的人才驱动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下,天能不断推陈出新,重塑人才和产业核心,力争挖掘行业及社会深层次价值,加速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行业稳步向前,为社会和谐有序、人类生活美好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