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大会| 创新自强 柳工研发人的高光时刻!
转载 2021-05-26 10:25 柳工机械LiuGong 来源: 柳工机械LiuGong柳工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错,国产化程度很高,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在自主创新方面是走在前面的,这就是我们民族企业发展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4月26日视察柳工时指出
5月25日,柳工第二十一届技术创新大会在全球研发中心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柳工各专业领域的近300名研发技术人才齐聚一堂,共享科技盛宴。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来自浙江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柳工科学家,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市科技局、工信局等相关领导,柳工中高层领导共同出席大会。
研发技术人才齐聚柳工技术创新大会
本次大会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工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总结了柳工2020年研发创新工作成果,表彰创新项目和优秀技术人才,明确下一步工作计划目标,激励全体研发技术人员不断加强攻关卡脖子难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而不懈奋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杨华勇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杨华勇作专题报告《电静液传动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一些思考》,为工程机械未来发展方向起到探索和推动作用。杨华勇表示,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工路线,深切感受到柳工的科研创新实力,“很震撼!柳工闯出了一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的道路!”他高度评价到。
大会现场
1
砥砺奋进 研发创新结硕果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工考察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家有着63年发展历史的大型国际化企业,柳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柳工总工程师、全球研发中心主任林明智在作2020年度柳工产品与技术创新工作报告时表示,2020年柳工在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有64款产品、112个零部件成功上市,智能技术、5G遥控技术、电动技术产品成功投放市场,获客户认可,同时在研发管理创新、数字化研发管理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突破。
大会共表彰了77项优秀成果、201名优秀技术人才、4个创新集体和41个创新项目等。其中《CLG9027F ZTS新产品开发》项目荣获“年度项目LDP执行奖”,CLG9027F ZTS是柳工新一代F系列挖掘机首款无尾产品,完善挖掘机产品型谱,满足欧美高端市场需求,同时严格按照LDP进行开发,项目研发质量优异,综合指标创优。
曾光安为获得“年度技术奖-特别奖”项目组颁奖
《电驱技术开发及其在856E Max装载机上的应用》项目荣获本届最重磅的“年度技术奖-特别奖”,并获得100万元嘉奖。柳工装载机研究院、全球研发中心通力合作,历经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自主研发出全新电驱动变速箱和整机电控系统,掌握电驱动匹配技术、自主传动系统、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终于推出电动轮式装载机并实现上市,成功征服川藏铁路等极限工况,领先行业技术发展。
柳工新聘一批技术专家
大会还举行了新聘技术专家颁发证书仪式。今年柳工共聘任技术专家、项目工程师共计719名,较去年同比增长近7%,将为柳工研发创新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2
变革创新 打造世界级品牌
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光安发表讲话。他带领大家回顾了柳工“十三五”业绩,过去五年柳工总体业绩逐年攀升,整机销量、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皆创历史最高水平;逐步形成了柳工自主研发创新体系,部分研发成果国际领先;核心产品装载机、挖掘机在行业中表现优异;核心零部件突破技术瓶颈,促进整机竞争力提升;新技术研发及商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曾光安带领大家回顾柳工“十三五”业绩
曾光安强调,2021年,柳工研发工作将重点围绕智能技术、电动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共性技术等,通过绩效及激励体系变革、领军人才建设变革等五项变革,将全球研发中心建设成为客户导向,协同高效,引领创新的世界一流研发组织,推动企业产品价值和盈利能力提升。
曾光安寄语到,全体研发技术人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产业报国、科技强国为己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再创柳工新辉煌,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柳工将不会辜负每一位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带来荣誉、为行业作出贡献的奋斗者。
柳工技术创新大会至今已成功举办21届,大会见证着柳工研发创新从弱到强、从落后到领先的蜕变历程,并成为汇聚柳工科学家、研发精英等内外科研人才分享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期间,柳工还举办了仿真论坛大会、技术专家讲座、柳工科学家讲座等系列活动,探索行业前沿科技,共促行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和鼓舞下,柳工必将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贡献硬核力量。
文图|卢静 王重彬
编辑|莫柳榕
总编|刘春菊
监制|荣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