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家人|从工棚起家到生产的叉车驶向全球,看一户农家的创富接力
转载 2024-10-17 11:48 陈醉 来源:潮新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小家庭之变折射大时代之变,本报今起推出“浙江一家人”特别报道,选取浙江东、西、南、北、中的5户人家,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每户人家生活与奋斗的故事,喜看之江两岸乃至中国大地的巨变。
2024年,储吉旺与爱人朱爱芬、儿子储江在如意公司合影。 受访者供图
日前,早上9时,香港国际机场,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储吉旺和爱人朱爱芬,快步登上回甬的航班。
“83岁的老头咯,还满世界跑业务!”朱爱芬总爱唠叨他几句。
几乎同时,在遥远的欧洲,储吉旺的儿子、如意公司现任掌舵人储江,带着公司的西林叉车马不停蹄地赶赴CEMAT物流展。在地球另一边,储吉旺的女儿储峰作为一家企业的CEO,正在美国与客商热烈洽谈……
一家四口,三个“老板”闯荡世界,这是75年前站在浙东小山村西林村村口、目送泥瓦匠父亲出门打工的储吉旺不曾想过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户普普通通的浙东农家点燃了创业创富之火,走出山岙,从工棚起家,一步步走上“世界搬运车之王”的宝座。成就的背后,时代的年轮清晰可触。
“西林”是个小山村
如意公司的西林叉车如今已行驶在全球130多个国家的工厂车间里,声名赫赫。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西林原是藏在宁海山岙里的一个小山村,全村不过十几户人家,储吉旺就出生在这里。
储吉旺是家中老幺,7岁那年——1949年7月5日,解放宁海的枪炮“轰隆隆”响了一夜,枪声沉寂后,储家人开始谋划新社会里的新生活,父亲琢磨着儿子储吉旺已到上学年纪,可一摸口袋,5毛钱的书本费仍凑不齐……彼时的储家也如新中国,百废待兴,但干劲十足。
父亲带着储吉旺往山上走去,砍下两大捆木柴,让他背去几公里外的茶院集市:“柴卖了,赚学费。”
储吉旺背起比自己个头还高的木柴,第一次走出西林村,当他看到百余商户吆喝的热闹市集,愣住了:“这就是繁华的市场!”他的木柴换了一角二分钱,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干泥瓦匠的父亲又收拾行囊,出门打工,这次的包裹比以往都要大。个体与时代相连,那个年代,无数农家人像储吉旺父亲一样,从中国大地的建设浪潮中,抓住机遇,没日没夜做工赚钱:“好日子不就是一分一分辛苦赚出来的嘛!”这一切,落在小小的储吉旺眼中,是穿在脚上的新棉鞋,是家从一层变两层……
每次,父亲迈着大步打工归来,储吉旺总是第一个扑向父亲,伸手就掏衣兜。
最初,掏出的是常见的年糕片,后来是彩色糖果,再后来有各式稀奇古怪的零食……变革中的日新月异,透过一只小小的口袋撩拨着储吉旺:“常听父亲说起上海的楼,24层,抬头看,帽子要掉。我当时就想,我家还只是两层楼呢!”或许,一颗闯世界的种子就这样埋下了。
宁波如意公司前身——宁海县机械设备配件厂门口,储吉旺(中)和好友合影。受访者供图
西林画到世界地图上
跟父亲一辈子干泥水匠不同,储吉旺参过军,当过教师,进过国营工厂,浪潮牵引,几番跌宕,又涌向新方向。
1984年,储吉旺43岁。也是那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惊雷,首次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要“给予法律保护”——创业的号角吹响。一年后,储吉旺辞掉“铁饭碗”,东借西凑3万元,“下海”办实业:“就想闯一闯,给妻子和一双儿女更好的生活。”
在城北一片田野上,储吉旺搭了个工棚,挂出“宁海县塑料九厂”的牌子。
一穷二白、一头雾水,技术、管理、原料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两年间,储吉旺几经失败。
直到有一天,储吉旺像往常一样打开《浙江日报》,一段话点醒了他:“全世界的外贸市场很广阔”,他立马跑到省里的进出口公司蹲守,“讨”到了一笔美国订单:拉紧器。回来后,他埋头和工人一起研究了三个月,硬是拿出了让美国客商点头的样品。
赶工期,储吉旺一家四口搬进工厂,一间房、一张床,成为“新家”,还在上学的两个儿女,也都被一把推进车间帮忙。
“熬了几个通宵,头发都跟生产用的油漆交上朋友,硬得像扫帚丝,只能剪掉一层,理发剪才能推进。”储吉旺至今都还记得那副邋遢、那种竭力,这是整个中国乡镇企业最初的“素描”——筚路蓝缕中起步,积攒搏击风浪的经验,最终赢得市场。
几个月后,一艘货轮驶离上海港,其中的两个集装箱里共装着4.6万套价值15万元人民币的拉紧器。同一年,西林厂史上记载:2万套拉紧器出品,创汇17万美元。
就从这款拉紧器起步,一年后,第一台打上西林品牌的搬运车开始驶向世界,到今天,西林商标已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这一连串的经济数字,生动地刻画在储吉旺一家人的生活里,搬进家门的32寸三菱彩色大电视机、全县第一辆桑塔纳轿车、新盖的三层小洋楼……寻常巷陌间,看得到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身影。
创造下一个西林
储江结束欧洲展会回到宁海已是半夜,人一松,一沾床,倒头就睡着了。
过去七天,储江带着工程师团队接连跑了欧洲几十家企业,调研产品反馈,寻求市场新需求,几乎没怎么休息。“一年365天,我基本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满世界跑。”作为如意的新掌舵人,12年前,他从父亲储吉旺手中接过公司,那根弦总是紧紧绷着。
“刚开始想过‘逃’。”储江坦言,当时他已经在杭州开了一家自己的贸易公司,年收入超百万元,但出于对父亲和家族企业的责任感,42岁的储江回到了宁海。
“‘如意’就是希望让企业每名员工都过上好日子,让他们的个人事业走上顶峰。”这两个字,对储江来说,沉甸甸的。“小家”连着“大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利润之上,是惠及更多人。也是这一句话,将储江拉回到那段影响他至深的记忆。
西林村村口几公里外的山岙,立着一座“去风亭”。44年前,储江和妹妹一前一后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带着一本捐款本四处“化缘”,用募集的几毛钱、几块钱的捐款造出这座亭子。从那时起,五六十年间,储家人和如意公司累计向慈善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众捐款近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四分之一。
一回来,储江也跟父亲储吉旺一样,把家安在了如意公司——一张床,几件简单的家具。“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而奋进的初心,要代代相传。”储江讲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储江9岁的儿子到同学家去做客,第一次见到沙发,回来就问爷爷储吉旺:“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沙发?”储吉旺随即拿出手机,翻出相册里他所捐建的学校、课桌的照片,告诉孙子:“爷爷把买沙发的钱,用来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课桌椅了……”就像当年,坐在自行车上的储江和储峰一样,这份初心也正深深地影响着储家的未来一代。
当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时候,绝不仅仅是物质富裕,绝不仅仅是腰包鼓了,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什么让我们感动和崇敬?是什么值得我们追随?”这是储家的75年留给我们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