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产品差异化,走台励福特色道路
原创 2010-12-18 14:26 中叉网 来源:中叉网——中国叉车网专访台励福集团林溪文董事长
采访背景介绍:
台励福公司创立于1973年,自1975年开始生产摇臂钻床之后,并着手研发叉车与CNC转塔式数控冲床。
台励福集团为领导全球物流机械专业制造商之一,主要产品有物流机械包含拖板车、内燃叉车、电动叉车、窄道叉车、三向叉车、四向叉车、越野叉车等。叉车机种由1.5吨至10吨,应有尽有,全车系产品通过英国CE认证,并荣获经济部企业创新研究奖。另外工具机主要产品有CNC电脑冲床、折床、悬臂钻床等。台励福为台湾最大的摇臂钻床制造厂与销售公司,摇臂钻床规格由720型3000型,种类齐全。
为此,中国叉车网记者就相关叉车市场、企业战略规划、品牌经营等问题专访了林溪文董事长。
中国叉车网:林董,可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台励福的历史, 您是在什么时候创办台励福?
林董:台励福创立于1973年,从创业到现在为止已有近40年历史,那时叫“台品工业”。因我本身不是学机械专业的,进入机械行业之前,我们是以机体加工为主。3年后,才进入成品制造行列,第一个成品为摇臂钻床。又过了差不多3年,我们的摇臂钻床产销量成为台湾第一名。这时期,我们的成长速度很快,从创业到成为台湾第一品牌钻床,仅用了六年的时间。
后来陆续引进OEM项目,和美国、欧洲一些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品牌附加值。在30 年前,台湾的人工成本相对比较低,整个人工的工资水平也较低,在OEM成本方面非常低。30几年前的台湾机械制造基础,已有一定的水准。于是,我们大量地和欧洲、美国进行OEM合作。
中国叉车网: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叉车?
林董:差不多在25年前,1985年开始涉入叉车行业,一方面生产叉车,一方面继续发展机械钻床。机床是摇臂钻床进入OEM时期开始的,再后来便是生产电脑冲床,国内又叫数控冲床。电脑冲床和叉车是差不多同时间发展,目前我们的电脑冲床在国内排名第二。尤其是今年的销售量大副增长,而台励福进口电脑冲床的量,是国内市场最大的。之前是日本的一家企业在进口冲床数量,占据国内第一,而目前是我们排名第一。
台励福集团董事长林溪文(中间)和林佳侑特助(左一)接受我网专访合影
中国叉车网: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进军叉车市场?
林董:从事机械一段时间后发现,机械在市场上的销售量是有限的。本来是有意发展汽车产业,但汽车行业的门槛非常高。20年前,我曾经来过大陆一家吉普车工厂考察,那时的念头就是做汽车。但在台湾,从事汽车的门槛非常高,政府的核准条件也很高。所以退而求其次,最后选择做叉车。
中国叉车网:当时在台湾市场,除了日本品牌的叉车,是否有台湾本土品牌?他们当时的情况怎样?
林董:有一家,叫“杨铁”,他们于1965年开始生产叉车,差不多早我们20年的时间。台励福开始生产叉车后的第三年,在台湾的市场销售量就超过了“杨铁”。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把台湾一百多家从事叉车行业的代理商整合起来。
中国叉车网:您当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一百多家企业整合起来?
林董:台湾以前有很多的叉车从业者从事进口生意,通过到国外的一些销售商手上拿货,有一些未经授权代理,货不一定是正牌,我们统称这种为水货。结合“杨铁”的代理商、TOYOTA在台湾的总代理及一些从事二手车、进口贸易为主的销售商,将他们整合起来,一共一百多家,成立一个联谊会,让这一百多家企业都销售台励福的叉车。
当时,在台湾这么小的地方,有这么多家代理商支持,市场上都布满了我们的销售网点,所以很快就超越了“杨铁”。这次的整合很成功,我们于1988年就超过了“杨铁”,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叉车品牌。
中国叉车网:台励福生产的第一台叉车是内燃车还是电动车?配的发动机是哪家公司的?几吨的?
林董:第一台叉车是内燃车,2.5T,配的是五十铃的发动机,因为2.5T的叉车在全世界的销量是最大的。而在国内是3.0T为主,3.0T在国内占了50%的市场。未来我会根据国内的市场研制出更多适合国内市场的创新产品。
中国叉车网:后来是基于什么考虑要到国内来投资呢?
林董:16年前我们并没有在国内设立工厂,而是跟一家济南的汽车公司合作,把重要的零配件,供他们组装,然后授权台励福品牌,给他们销售,最先是从广东市场开始进行销售。
中国叉车网:台励福目前已成为排名中国前三位的知名叉车品牌,今年的量能否超过5000台?
林董:一定会超过。达到5000台的企业,国内也就是:合力、杭叉、台励福等这几家企业,当然也不排除后进企业。中国很多叉车品牌在一开始,量上的很快,但还需要看几年后的销售量。台励福刚进入大陆市场时,机械性能还是领先的,但那时,我们没有全心全力放在做大量上。如果那时我们将精力放在做大量上,目前的叉车排名应该会有所改变。
那时,我们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台湾市场上,以台湾为主。为什么以台湾为主呢?跟我们的政治环境有关系,因为那时执政党是阿扁。如果执政党是马英九的话,那我们在国内的排名就不是第三名了。而且,那时台励福的品牌在大陆还算响亮的。
台励福真正的排名要看后年,在今后两年,我们将会有一个很大的企图心。
中国叉车网:作为老牌的台资企业,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经过这一轮的金融海啸后,很多企业将方向主要放在国内市场上,包括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及外国品牌的叉车,林董,您是如何看待大陆的叉车市场以及市场转变?
林董:现在的大陆,包括前5年来,都是以产品为导向,大陆慢慢也将会走向以服务为导向的路线。我们今年的政策,除了将产品做大,将坚持走自己的路,配合大陆终端用户的提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投入以服务为导向的产品。
当然,以服务为导向这条路会走的很辛苦,投入的资金也很多,但是,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市场终究会步入这个方向,只不过我们先行一步。
中国叉车网:事实上中国市场在变大,欧洲的市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缩小,林董,您个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将来的市场,还会继续变大吗?
林董:我想中国的市场还很大,除了和经济景气有关系外,最主要的是中国劳动力在改变,价值在攀升,习性也在改变。所谓习性的改变,就是以前大量使用人力,现在用机械取代,体现了习性的改革,这些不会受经济的成长快速或缓慢而影响。
我个人认为,全世界的经济再萧条,中国的叉车还是会增长。因为人的观念在改变,人的习性也在发生改变,不会因为经济成长和萧条而大受影响,当然,经济成长快速,使用的机械搬运车会更多。
中国叉车网:两年前,台励福换了一批高层,对于两岸文化的差异,在企业运作时,您是如何平衡两种差异文化运用企业中?有什么秘诀,可否为我们分享?包括干部本土化,您的员工是如何适应台湾企业文化?
林董:去年,台励福已经把台湾和大陆部门进行整合,以前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两者是分开的。
当然,整合的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明年才能显现出效果。随着我们的产品,在国内的陆续推出,包括在国内的特殊机种,台湾和大陆公司的各部分之间的磨合成果是最好的体现。
台湾在语言上和大陆相通,在文化的结合上,有语言优势,可以快速的融合,没有沟通障碍,这点比外资企业更有优势。台湾和大陆,各有优缺点,可以进行互补。
比如,我在国内开厂,就想办法进行本土化。其实,台励福在大陆公司的台干比较少,因为在大陆,外来的空降兵总是很难适应,我们会把台湾的一些长处带进来,将台湾的长处用在培养本土化干部上。
中国叉车网:在人才的培养上和后续上,贵司有何准备?
林董:随着市场的变化,市场在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人才是相当缺乏,一部分从外面招聘,最基本的解决办法,还是从自己企业内部培养。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和教育机构合作,也有意进入教育界,培养人才。我们最近都在积极地和教育、学校,进行合作,在这方面有一些资金的投入,为以后的人才储备做准备。
中国叉车网:在去年的金融危机后,大公司越来越强,缺乏战略意识的企业,在这场角逐中越来越弱,甚至淘汰,台励福的未来愿景有哪些?或者中长期有哪些目标?
林董:我们未来的规划,会找出台励福的特色。所谓台励福特色,就是台湾加大陆,找出最能够发展的产品,不会一味与国内一些大厂进行正面竞争,我们会做出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产品,走自己的路。
一味地去竞争,大家都在拼利润拼价格,数量卖的很多,不一定很赚钱,对企业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今后不是追量,而是追营业额,和销量是并行的。
中国叉车网:您说了一句:“我们最大的不变,就是变”,这句话你怎么看?怎么来理解这句话?
林董:一个企业要生存,随时都要充满危机感,危机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适当地做调整。一个企业要想被消灭,就不变,及时修正才能不被消灭。变不代表是主轴的东西改变,我们讲的是要有弹性,是一直在强调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外,更懂得修正。像我们这样的外资品牌在大陆,能做的这么稳定强劲,实质上一直在强调企业的弹性。
中国叉车网:08年,我在德国展会上看过你们的一些产品,有些产品在大陆还没有,和英国合作的窄通道式叉车,是进行OEM贴牌生产吗?国内有出售吗?
林董:贴牌,我们有几个产品是和其他国家进行贴牌合作,然后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进行销售。产品由我们生产出来,出口到他们国家,而英国的销售权归其公司,其他区域就由我们自己销售。
目前在大陆,我们已经开始在启动这些高端叉车的销售工作,最近都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产品推广工作。
中国叉车网:林董,您觉得这个产品在中国会有市场吗?
林董:慢慢会有市场,但这之前必须投入很多的产品展示会。这款叉车是几个功能和在一起,一般的仓储机器在仓库里面作业时,只能在仓库里面行走,而我们的机器即可以在仓库里面使用,又可以在户外作业。
这款车可以一机两用。一般的仓储车,是不能在平地上卸货的,这款车除了在平地上卸货,还适用于狭小通道。我们算过节省率,这款窄通道式叉车可以节省30%的仓储空间,换算成土地成本是非常惊人的。
在一些土地比较昂贵的地区,这款车的效益相当好。从经济利益来讲,利用价值非常高。大陆的土地也在地慢慢昂贵起来,像上海这么多人,有很多的物流、仓储,而土地有这么贵,仓库又小,那么多货物的进出,就很适合我们这款车。土地越昂贵,仓库空间越小,这款车越能发挥效果。
在欧洲,这款车的销量一直很好。当然,这款车比一般的仓储机器的价格贵六倍。事实上,这台机器在国内市场上,我们认为是非常适用,当然不能讲量,但是需求者明确要这款车的客户有很多。
比如说,有外资公司也有类似的这款车,但售价是台励福的两倍以上。我们遇到很多客人向我们表示,在后续的维修成本和人工费用上,外资公司比我们要高很多。所以,当我们找到这些用户时,用户都很感兴趣,原来他们还不知道台励福也有这款车,现在给了用户一个更好的选择。
当我们开始在国内开始推广时,有很多仓储使用者来找我们合作。因为仓储规划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东西,这不仅仅是卖机器设备,从仓储规划角度上来讲,这是一个整体的规划解决方案,选我们这款车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节省成本,用户便会找上台励福。
中国叉车网:贵公司在未来的几年,会否有上市的规划?将来会往这个方向考虑吗?
林董:台励福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上市的打算。但台励福是家族企业,所以我们一直没上市。只要在国内发展好,在中国大陆,我们是想上市的。在台湾,我们是家族企业,不一定想上市。
中国叉车网:“杨铁”是被台励福收购的吗?林董,您认为一个企业多品牌销售,有什么优势?
林董:“杨铁”的叉车销售市场是兼并在台励福,“杨铁”国内的代理商、台湾的代理商、欧洲的代理商,都转到台励福来销售我们的产品。为此,我们创立了另外一个品牌——“artison”。这个品牌是专门为“杨铁”的销售群而创立的。
在同一个地区,“杨铁”有很多市场和我们是重复的,我们不得不利用这样一个品牌来收购兼并他们的市场。“artison”这个品牌的中文名叫“台品”,“杨铁”在市场上已消失了。我们目前拓展的目标还是以“台励福”的品牌为主。
中国叉车网:台励福现在是全球排名前20强的企业,每个企业都有5年规划,台励福在未来的5年规划中,有何雄心?或者说台励福将来的发展方向?
林董:目前,台励福全球排名16名,我们过去和国内的媒体很少打交道。我们并没有直接参与市场的管理。现今,在青岛的集团总部已建立,将来我们会将台湾和大陆公司合并起来。以前总部只有台湾,现在两边都有。开发新产品以大陆和台湾的公司之间进行合作,但以台湾为主导。分工合作,整个指导以台湾为主。
将来,我们会以发展电车和特殊机种为我们主要发展方向,当然,标准车也会继续努力。
中国叉车网:您对中国市场怎么看?在市场规划上,这个行业如果要健康发展,您会有哪些建议?
林董:现在所有的行业中,据我所了解,叉车行业的利润是最低的。造成现在的局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便是一些企业一味地打价格战,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障碍,生意人不赚钱,就没办法把额外的钱,拿来做产品品质上的提升。
台励福将走台湾加大陆相结合的优势,走我们自己的特色道路,不会一味地追求价格战。当然,目前要撇开价格,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会尽量避开价格战,导入另外一条线路,往品牌、服务的方向走。毕竟我们是外资,如果我们一味地打价格战,比不过本土的企业。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走自己独有的道路,价格战只是一时之争,如何提升产品品质,拓宽企业渠道进行有序健康地发展,是每个企业的发展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