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南海 建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

转载 2016-09-29 07:34 南方日报(广州)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日前,佛山市南海区召开了一场影响着未来区域发展的座谈会。企业家代表、媒体代表和行业协会代表等聚首一堂,为南海区建设“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出谋划策。在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看来,机器人是装备制造业的“皇冠”,建设“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可以带动南海智能制造乃至珠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当前,佛山提出全面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而南海则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毫无疑问,这背后的支撑必须依靠装备制造业,而这也是南海与佛山的优势所在。

  在未来,南海将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通过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打造一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汇聚点点繁星,集成一个太阳。

A 南海底气
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海外并购忙
8月26日,位于南海的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公司公布的2016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54亿元,同比下滑3.57%;但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5.16万元,同比增长95.37%;基本每股收益为0.58元,同比增长87.10%。
  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背后是摩德娜公司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陶瓷机械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摩德娜自2003年开办以来,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陶瓷窑炉设备供应商,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窑炉和陶瓷整线生产装备出口企业,建有“广东省绿色建筑陶瓷低碳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成为行业内实实在在的“隐形冠军”。
  凭借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以及市场高度认可的品牌影响力,摩德娜陶瓷整线生产装备已经迅速布局海外市场,包括印度、越南和尼日利亚等南亚、东南亚等新兴陶瓷产区,从而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在摩德娜公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3天后,南海上市企业东方精工也公布了今年半年报告。这家在全球排行前列的高端瓦楞纸板生产线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26.43%;实现净利润5,581.10万元,同比上升106.7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473.14万元,同比上升72.07%。
  如此快速的增长与东方精工频繁并购扩大布局密不可分。今年7月,东方精工抛出了其收购锂电池PACK集成商普莱德的重组预案,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事实上,在2013年东方精工收购意大利FOSBER后,该公司就完成了瓦楞纸生产链条上的前端、中端、后端,实现在高端瓦楞纸板生产线上的跨越发展,在全球细分行业内排行第二。
  无论是通过企业自身技术改造还是通过对外的并购,南海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统计数据显示,南海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1家,从业人员13.8万人。2015年,南海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总产值1953.6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394.2亿元,完成投资159.2亿元。
  对于佛山要打造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南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目前,涌现出东方精工、南风股份、星联精密、一汽大众、粤海汽车、福迪汽车、德联化工、文灿压铸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以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高端机械装备为基础,汽车制造及电子电气为特点的行业集聚,覆盖包装设备、通风设备、搬运设备、金属加工设备、造床机械、整车及零部件、平板显示、电气器材等领域。
  不仅如此,南海也是我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15年以来,围绕省委、提出打造万亿规模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工作部署,南海以建设省级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为切入点,推动南海装备制造业保持中高速与高质量并行发展。
B 重塑优势
以机器人集成创新引领制造业升级
  尽管有庞大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然后作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南海,仍然面临着“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有着3万多家工业企业的南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7家,这些企业是南海目前创新水平最高、研发投入最活跃的企业,但所占比重还是很少,企业规模也大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对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还远远不够。
  如何促进更多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提质?在当前“中国制造2025”和国际工业4.0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加速了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成为了重塑制造业优势的新载体。
  为此,南海提出要打造“全球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其背后就是希望凭借广佛都市圈核心区、佛山高新区的优势,借力中国工程院的创新资源,把南海打造成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努力建成国产机器人最大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应用示范中心。
  南海显然有足够的工业基础来打造“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据统计,2015年南海工业总产值近6000亿元,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支撑。优势传统产业中,电子电器、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全国占有率高,2015年分别实现工业产值787.69亿元、666.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170和125家。这批企业普遍存在降成本提效能的需求,为机器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智能制造对南海传统产业正起着强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在9月20日正式开业的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第五分厂里,“工业4.0”的工厂雏形依稀可见,整个工厂不仅采用最先进的互联网化的开料、封边和CNC钻孔等设备外,车间信息化进一步升级,全新引入RGV线,还将大量配备了机器人手臂,全自动立体库货位17926个,将真正实现“无人化”操作。整个工厂日产能可达30万—40万件、年产值约60亿元。
  作为一家创业12年的南海本土企业,维尚集团去年现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61.68%,税收1.13亿元,同比增长186.6%。近几年来,这家公司的营业额每年呈60%的增长。
  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维尚集团大量对智能制造的“依赖”。“维尚家具的智能制造之路非常契合南海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思路和要求。”佛山(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南海区委副书记刘涛根说。
  以机器人引领的智能制造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南海装备制造企业。“机器换人的想法,我们10年前就在准备。我们的包装车间300多人,招人是瓶颈,需要机器换人,政府大力扶持机器人产业对企业帮助意义重大。”雅洁五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平说。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旗康也举了一个例子:清远一家陶瓷企业一条生产线需86个工人,而相同产量的意大利一家陶瓷企业一条生产线只需20个工人。“用不用机器人,差距非常大。”他说,经过核算,蒙娜丽莎目前的人工成本已高达6000元/月/人,机器换人需求迫切。
C 创新驱动
构建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体系
  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打造上,南海瞄准科技创新在当中起支撑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南海正通过产学研合作,探索建设创新资源孵化聚集的高地。
  在佛山高新区的桃园东路大道上,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的建筑格外瞩目。作为我省学院产学研的先锋探索,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产学研、高校的科研如何落地,孵化器怎样对接制造业企业的使命。
  据统计,研究院已经成功建立精密装备、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等技创新创业中心,吸引140余位高端人才、30多个创新创业科研团队等项目进驻。至今共培育了包括广东韦达尔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50多家科技企业,与南海及佛山地区的建材、装备、家电、电子及LED等行业内500多家企业开展联合开发、人才培养等产学研合作,带动产业增加值超10亿元。
  “研究院将紧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创新引擎的建设目标,围绕机器人、精密装备、3D打印等智能制造领域去推进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东说,研究院为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提供“智造”支撑。
  除了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外,南海目前在机器人技术创新平台上还引入了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与此同时,包括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科院光机电所、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密西根大学国际智能创新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构成的机器人研究创新体系也已初步成型。
  “南海推出了系列政策,来扶持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经贸)常务副局长伍慧英说,除了贯彻实施“北斗星计划”“雄鹰计划”,积极鼓励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企业上市等方式,快速做大做强外,目前南海也制定了《南海区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南海区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实施意见》《南海区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南海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此基础上,不少企业也在积极申报省级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在2015年,南海民企仕诚塑料机械、精铟机械、信达雅3家企业获得省级首台(套)支持首台(套)装备的研发与使用扶持资金1190万元,其中仕诚塑料机械获得扶持资金700万元,南海获扶持资金总量还是单家企业扶持额度上均位居全市第一。
  另外,南海还获得省级支持智能装备制造集约集聚发展专项资金1.3亿元,并组织本田变速箱、东方精工等企业的8个项目申报省级支持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扶持资金共7909.06万元。
金融科技产业加速融合
南海装备制造业驶入快车道
  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行业,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就无法实现技术创新,企业往往陷入“无资金就没有技术,无技术就没有市场,无市场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为此,进入资本市场成了南海装备制造公司融资的新手段。南海方面近年来也积极鼓励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企业上市等方式,快速做大做强。
  尤其是去年以来,多家南海装备制造企业登陆新三板并融资,各类投资路演活动上频现装备制造企业身影,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下,装备制造业掀起了一股资本热潮。
装备制造企业掀新三板资本热
  在2015年4月底挂牌新三板后,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就立即着手股票发行融资。这家专注海洋工程设备的装备制造企业,期待引入资本后一跃成为广东省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选择新三板融资前,精铟公司总经理吴平平曾多次为筹钱犯难。公司的发展资金一向来自几个股东的自有资金,主要融资渠道是向银行借款,但苦于没有抵押物,银行贷款不仅难,而且是杯水车薪。
  这种情况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行业已成为普遍。为此,进入资本市场成了精铟公司融资的新手段。
“目前文灿压铸和特斯拉还有一些大品牌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其中就会涉及到产能的提升,上市新三板对企业帮助非常大。”广东文灿压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璟也认为,在引入资本后,公司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南海经贸局提供的一组的数据显示,南海已经有文灿压铸、考迈托、摩德娜、精铟机械等6家装备制造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其中精铟海工2015年实现融资1亿元,文灿股份实现融资3亿元,距离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不足一年后,该公司董事会日前已通过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的议案,标志着其正式向IPO发起冲击。
  此外,南海还希望通过落实各级扶持“工作母机”类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工作母机”重点企业壮大。同时鼓励支持企业申报品牌、制定标准和组团参展,2015年共计发放企业品牌创建和标准制定扶持资金6500多万元。
金融和科技成为腾飞“翅膀”
  装备制造业资本市场繁荣的同时,南海也建立起股权交易中心平台、30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基金(资金)、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平台和企业法人数据库平台,初步建立起“一基金三平台”的融合体系支撑,金融和科技为南海的装备制造业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
  从2013年起,南海已在创新金融平台建设上动作频频,股权交易中心OTC挂牌运营、佛山民间金融街投入运营、深交所广东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路演中心启用等,旨在为企业打通更多的融资渠道。其中,以OTC市场为枢纽的创新企业融资服务模式备受企业青睐,装备制造是其中一个重要板块。
  此后,南海提出筹建30亿元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基金(资金),通过财政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逐步形成财政资金、公有资产、社会资本联动的新格局。
  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2014年度13家南海区知识产权运用先进企业之一。在OTC区域市场挂牌前,该公司已经以专利获得南海农商银行的贷款并成功实现股权融资,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为核心的公司估值达到2000万元。
  2014年12月,佛山成立了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联盟发展促进会,致力于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该协会执行会长许冠介绍,目前协会企业融资需求超过500亿元,未来5年将超过2000亿元,“除了银行、新三板市场,企业可以引进风投。”新鹏机器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从2013年6月落户狮山投产,新鹏机器人在2014年起便与风投机构接触,最终获得上海一家风投9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除了银行贷款,还有多种措施推动资本进入装备制造行业,包括新三板、发债、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也开始进入企业视野。“企业创新需要钱,我们在金属3D打印领域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面临先进设备不足问题,而借助融资租赁的杠杆作用,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曙光。”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锦华介绍,未来希望通过设备融资的方式解决公司发展3D技术面临的资金问题。
南海样本
“机器换人”推动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珠三角掀起的“机器换人”风潮,已成为南海制造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集体选择”,而这,将为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早在2012年,南海的一汽大众工厂里就拥有大众全国工厂中最高的自动化率,达到70%,一个车间里,800多台机器人一字排开,工人要骑自行车,才能从一个车间穿梭到另一个车间,给南海制造业带来了机器人应用的典型和样本。
  本土企业也在加快转型步伐。在桂城金谷光电产业社区,昭信集团初尝“机器人制造”红利,转型成为一家精密智能装备公司。一块手掌大小的磁芯板,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3672个小孔,机器人用手臂抓起一个直径仅1-2毫米的电子元器件,瞬间将其插入其中一个孔,准确无误。
  “我们的四轴、六轴机器人和视觉定位识别机器人已十分成熟,昭信做智能装备练兵6年,现在已经有日本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订单,我们已发展成做机器人的企业。”昭信董事长梁凤仪说,未来昭信将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成全省乃至全国机器人龙头企业。而在整个昭信集团,随着“机器换人”带来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员工从2008年的12000人左右,降低到现在4000人,员工减少2/3,产能和效益却提高了30%。机器换人也反过来推动了昭信从一家主打新光源电子元器件的企业快速转型为一家智能装备公司。
  在“机器换人”席卷珠三角的形势下,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包括昭信在内的南海许多传统行业和新兴支柱产业已开展“机器换人”计划,而乘着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建设的东风,汽车、铝材、装备制造、家电、五金等机器换人先行行业,有望在其中“脱颖而出”一批珠西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同时围绕相关产业链引入和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样的目标将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在佛高区,目前已经有十几家机器人集成应用商,不少本地企业也与之展开了合作。佛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海在逐步引入集成商的同时,也希望在各个行业建立一些应用推广的案例。
  在此之前,佛高区就吸引了全球机器人“四大巨头”之一的日本安川电机落户,希望未来引入更多的龙头企业,同时依托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广工大数控、华中数控等多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力量,深入解决机器人研发、应用、技术应用等难题,形成机器人的产业生态圈,为南海的装备制造业带来链条式的革命。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