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一组二十年前的天能电池,一个引人思考的细节

转载 2021-07-22 08:42 天能电池 来源:天能电池
浙江省长兴天能电源有限公司

「挑战不可能 天能真耐用」第六季落下帷幕,一组生产于2000年的天能电池经报道后成为此次活动的焦点。如果说塑壳钢印上那串“2020080800”的数字是这组电池最大的议论点,则塑壳右下角“天能工业·日本技术”八个字就是容易被忽视却又不得不重点提及的关键信息。

“日本技术”背后的背书价值

一辆电动车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搭载的电池。作为核心配件,电池关乎整车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及骑行者的体验感,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电动车行业蓬勃发展,电动车电池需求量与日俱增的同时,也对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生产出一款能真正满足市场与用户需求的好电池,天能发起铅蓄电池技术攻坚。在这一时期,天能一方面向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学习经验,积极“走出去”,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引进等形式,逐步夯实着产品品质。

天能与“日本技术”作强关联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一是日本的铅电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日本是最先开始发展动力电池的国家之一,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稳居全球市场的NO.1。二是技术进口被视作是一项重要的品牌背书,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受信任度。基于以上两点,天能在引进日本铅电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产品后,在塑壳上打出了“天能工业·日本技术”,以此来证明产品品质的领先性。

表面的繁荣却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技术引进”对于像天能这样的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的贡献最多只能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但天能没有陷入让“技术引进”成为没有技术学习内容的技术依赖,反而以此为新的契机,开启了研发与创新之路。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

企业竞争力中的技术能力源头从不是来自“技术引进”,而是深深地植根于自力更生阶段。步入新世纪后,天能加快了产品与技术自主创新的步伐,从直接的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在创新浪潮中,天能率先研发出新一代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一举打破国外品牌电池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垄断,引领和推动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春天到来的同时,也顺势坐稳全国铅蓄电池龙头位置。

天能坚持“技术引进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的原则,早在1999年就布局了科研创新载体——长兴蓄电池科学研究所成立,并在此后数年内实现了电池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迭代升级,拿下一系列技术专利,逐步建立起以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

伴随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天能的创新没有只停留于铅电技术的迭新,而是走在了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探索的最前沿。近年来,天能加速布局锂电、氢电等新型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创新成果不断落地开花。锂电方面,天能在电动车出行、储能、工业、电子消费品、循环等五大领域纵深发展,与各领域内的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氢电方面,天能最新研发的T60-C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顺利通过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强检,并将逐步应用于多个品牌的客车、公交车、物流车。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铸就中国智造

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企业要实现智造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了核心技术的掌控力。核心技术往往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行业的命脉所在,掌握核心技术,转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已成为发展的迫切需要。

天能新近上榜“中国轻工业二百强榜单”,位列第五,很好地彰显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也是天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一个个突破的阶段性成果。以产品为载体,天能在多个业务板块都取得了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上的突破。

锂电领域,天能推出了材料、电芯、PACK、BMS四大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的全新产品系列——“衡科技”。“衡科技”系列产品也是“天能锂电,掌握安全核心科技”的一次重要落地动作,标志着天能锂电正以安全为核心,以技术为引擎驱动锂电新时代。

氢电领域,天能在“掌握氢动力核心科技”的牵引下,接连斩获氢燃料电池专利20余项,在关键材料以及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化,成功研发出30kW、40kW、60kW、80kW石墨板电堆及百千瓦级大功率金属板电堆。

铅电领域,天能致力于耐用技术的创新与升级,推出纳米碳晶电池、E5金刚Plus、X7等多款应用领先技术的产品,将电池的耐用表现提升到新的高度。

0 0

网友评论

取消